光芯光学:借力资本市场 打造中国芯领先企业
上海光芯集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属于电子信息行业,主要从事光分路器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单模光分路器芯片和多模光分路器芯片。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所掌握的玻璃基离子交换技术不仅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而且可以制造不同芯径的光分路器芯片,并具有体积小的特点。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公司成为国际上第三家、国内第一家依靠自主研发掌握玻璃基离子交换技术的公司。
一、对接资本市场带动企业高速发展
2015年12月28日上海光芯在上海丰允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帮助下,作为首批挂牌企业成功登陆上海股交中心科技创新板,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借助上海股交中心科技创新板,企业品牌形象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吸引众多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注意,也为上海光芯日后能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亮点突出
光纤通信网络是网络传输的基石,上海光芯在2011年获得了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课题的经费支持。2013年被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认定为高转项目,获得A级证书,技术贡献指数0.90。围绕玻璃基离子交换技术,上海光芯共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上海光芯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注入了创新思路:
1、材料研发:自主研发的玻璃材料保证了产品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环境可靠性,同时确保了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PLC集成光学芯片生产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器件设计:器件设计决定了PLC集成光学芯片的最终性能。良好的设计不仅保证了产品的技术指标,还建立了器件的小尺寸和低成本优势。
3、生产工艺:对玻璃基离子交换技术进行了产业化转变,使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工艺稳定性,并为此专门设计了配套的工具和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4、产品检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严格的质量把关和高效的检测效率是产品出产的最终关卡,对此,研发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案是匹配提高产能的重要一环。为此,上海光芯提出了切实有效的PLC芯片快速检测方案,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检测速率,还有效地降低了产品检测成本。5、芯片结构:自主设计优化了PLC单模芯片的结构,使玻璃基离子交换型PLC芯片具有更佳的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并首先定义了PLC多模集成光学芯片的结构,为PLC多模集成光学芯片提供了行业标准。上海光芯已经完成了对单模光分路器芯片和多模光分路器芯片产品的开发,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自公司挂牌以来,坚持将公司治理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公司的信誉度,不仅获得多家银行授信认可,众多投资机构也纷至沓来,目前已与5家投资机构接洽相关融资事项。
三、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分路器芯片是光纤接入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器件。光分路器芯片分单模和多模,单模芯片是《“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所光纤到户中需要的设备中的核心器件。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光通信器件市场运营态势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中显示:随着FTTH的大规模建设,作为FTTH核心组件的光分路器的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三大运营商对光分路器芯片的集采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3年国内市场对光分路器的需求量为1,289万只,未来五年,预计到2018年需求量将达到3,349万只,年复合增率为21%。
多模芯片适用于2000米以内的传输,具有保密性强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军事、医疗等领域。上海光芯生产的多模光分路器芯片体积小、耐高低温性能好、多窗口,具备这些能力的芯片目前全世界只有上海光芯可以生产。
上海光芯预计2016年芯片销售额到达500万元,毛利率100万元,市场占有率4%;2017年销售额800万元,毛利率400万元,市场占有率7%;2018年销售额1300万元,毛利率650万元,市场占有率10%。
四、下一步发展规划
根据尚普的《2014-2018年中国光纤、光缆制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基于多模光纤的光器件成本的逐步降低和客户对高带宽的需求,多模光纤将长期被使用且其用量会逐渐增加,全球各地区多模光纤的用量也将与日俱增”。下一步,上海光芯将结合现有技术和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开发,着力研发与多模光纤匹配的多模芯片,并完善塑料光纤用PLC集成光学芯片、通信用光背板及连接器件以及光纤准直器等新的产品线。
未来,上海光芯将借助上海股交中心的资本平台,打造一个以玻璃基离子交换技术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提升技术水平,引导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