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兴昌:百年聚兴昌——传承古法技艺,打造纯手工绿豆粉丝

  “烫磨滤煮晒身经千重沥难,纤韧莹柔爽玉成万世美餐”,在烟台聚兴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无菌化生产房内,每天都“上演”着传统而生动的古法粉丝制作过程。

  龙口粉丝,因从龙口港装船外运出口而得名。外人鲜知是,纯正的龙口粉丝,大多产自素有中国金都、“银丝之乡”美誉的山东省招远市。

  纯正的龙口粉丝用绿豆的优质淀粉精制而成,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经天然日照生产的粉丝,丝条细匀,晶莹剔透,质地韧柔,弹牙滑爽,清嫩适口,具有消暑爽神、健康益寿之功能,是家庭及饮食业界热煮凉拌之佳品。

  有一种情怀,叫放不下的“传统文化”

  在之前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中,龙口粉丝全部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而成。今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招远市张星镇徐家村便是龙口粉丝的品牌发源地,而“聚兴昌”粉庄,则是世界著名品牌“龙口粉丝”的创立者——徐氏粉庄的传统手工加工工艺传承者。

  转眼百年,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文明在加速节奏、提升效率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本真与传承。今天,龙口粉丝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餐桌上的粉丝大多来自工厂化生产。

  时代变迁,纯绿豆粉丝因其工艺的复杂性和高昂的生产成本,已经在市场上消声匿迹了近三十年,古法纯手工制作绿豆粉丝的技艺正濒临失传。但也不乏秉持传统文化情怀的有心人,他们不惜一切要将这一传统古法传承下去。作为传统龙口粉丝品牌创始人徐氏眷属第六代传承人的栾日娟就是一个心拥这样情怀的人。

  栾日娟,一位干练执着的女性,怀揣着自己的“传承梦”,为继承祖辈创立的龙口粉丝百年老字号“聚兴昌”,从2012年起毅然决定重振、发扬正宗龙口粉丝的传统文化,将中断了近三十年的纯绿豆粉丝传统工艺重新继承。2012年6月,她在国家级4A景区“淘金小镇”设立了古法粉丝加工作坊,向全国乃至国际友人展示复杂而神秘的传统纯绿豆粉丝加工工艺;为进一步保护、挖掘和发展这一传统技艺,她于2013年投资建立起国内唯一一家采用传统手工生产技艺,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纯绿豆龙口粉丝生产企业——烟台聚兴昌食品有限公司。

  值得庆贺的是,2016年6月,烟台聚兴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第五批市级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担者殊荣。同时,聚兴昌成功登陆区域性资本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开启了资本之旅。

  濒临失传的古法技艺

  传统的粉丝加工技术相当复杂,俗称之为"浆里来,水里去",非有丰富经验者不能为之,一般过去开粉坊的人家都要专请专业的粉匠师傅,而目前这种粉匠师傅大多步入年迈,人数也越来越少。制粉丝最好的原料是绿豆,纯绿豆粉丝的传统制法大体过程是:烫豆、磨豆、过罗、去渣、做粉团、上盆、兜粉团、打糊、搅面、漏粉、流水、浆条、搓粉、晒粉……

  春天桃花开,秋天拔豆秸。古法中制作粉丝最好时间为春天与秋天。手工制作粉丝的过程让人震撼:将打好的糊和淀粉面放在大盆中,四五人围着盆操作,各踏方步,步调一致,以手用力揉搅盆中之粉团,边揉边沿盆沿行走,粉团在盆中鼓胀运转,不一时就变成匀称发亮的一团。将搅好的面分成小块放在底部有许多孔的铁瓢里,大铁锅盛水,待锅中水烧开之后,一人置凳于锅台上,落座,一手执漏粉铁瓢,一手以扁拳敲打瓢中粉团,粉团经打即由瓢孔中徐徐淌出,落入沸水锅,即刻煮成丝条,煮熟的粉丝,即有人以长筷挑出浸在冷水盆内,经过降温,粉丝分成束用木棍穿好,放在有一定浆液的盆中浆一定时间。在水中反复用手揉搓,如搓洗衣服状,使粉丝条条疏朗,选取沙地不起尘的晒粉场,在微风吹拂的阳光下,晒出透明、色白、细长而呈现均匀波曲的粉丝。

  传承与创新的巧妙结合

  因为传统,所以秉承,因为纯正,所以扬名,因为创新,所以发展!栾日娟带领下的烟台聚兴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坚持使用传统工艺手工制造、传承古法工艺,把最原始最正宗的龙口粉丝带给千家万户。

  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同时,实现传承与创新巧妙结合是公司的重要特色。公司一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和产品创新,把加工绿豆所产生的所有产品实现场区内有机循环,把场区内建成一个有机生态园,另一方面为减少天气因素对干粉丝加工的影响,公司创新开发出一系列特色食品,如“纯绿豆真空包装鲜粉丝”、添加果蔬营养的“七彩粉丝”及粉皮、凉粉、粉浆饭等具有高营养价值的产品,填补了粉丝市场的空白,畅销国内外,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美食佳品。

  百年聚兴昌,银丝情更长!

  重振“聚兴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记忆中的美味重回餐桌!